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 | 邵慧君、梁施乐:广东粤语的入声格局及舒促对应关系

甘于恩 语言资源快讯
2024-09-12




由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新功能,“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01

提要 广东粤方言入声大多数为三分格局,即上阴入、下阴入和阳入,并且入声与舒声调值之间存在整齐的对应关系:上阴入与阴平对应,多读高调;下阴入与阴去对应,多读中调;阳入与阳去对应,多读低调;因此以广州为代表的粤方言也常被定为六个调位的“九声六调”系统。本文利用广东粤语语音数据库语料,全面分析广东境内粤方言入声格局的 不同类型,以及不同的舒促对应的关系,以此揭示广东粤方言内部声调特征的复杂性和交互性。 

关键词 广东粤方言 入声类型 舒促对应关系


石锋(1992:189)指出“每一种声调语言都具有一个特定的声调格局。声调格局是由该语言中全部单字所构成的格局,是声调系统的共时初始状态,是各种声调变化的基本判别标准。因而它是进行声调研究的起点。”此外,石锋(2003:75)也指出每种语言或方言的声调格局因声调数目、调型、分布关系而异,声调格局能反映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个性特征。作为声调语言,汉语声调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在语言识别、感知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如赵荣等(2016:920)通过认知实验得出,声调在汉语音节感知中起作用,并且通过声母、韵母共同影响音节感知,在认知行为层面也获得了声调影响音节感知的直接证据。这也间接体现声调在语音系统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声调系统性质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的性质、感知等问题。

汉语方言中,粤方言声调数量多且复杂。以其代表方言广州话为例,广州话包含阴平[53] ([55])、阳平[21]、阴上[35]、阳上[13]、阴去[33]、阳去[22]、上阴入[55]、下阴入[33]、 阳入[22]等九个声调。其中上阴入调值与阴平相近,下阴入调值与阴去相近,阳入调值与阳去相近,因而Matthews et al.(1994:22)、Bauer et al.(1997:118)、詹伯慧(2002:10)等皆提出广州话只有六个调位,即“九声六调”格局。 

此外,广东粤方言入声除三分格局外,部分方言入声还存在两分格局(阴入、阳入)和四分格局(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对此,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入声三分的广东粤方言,其调型调值、对应关系是否也如同广州话?入声两分和四分的粤方言又如何?入调型调值及舒促对应关系在粤方言中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性?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广东粤语语音数据库材料为基础,全面分析广东粤方言的各类入声格局及其舒促对应情况,对广东粤方言入声格局进行分类,并探寻其中的共性与个性。 

壹 广东粤方言入声三分格局及舒促对应关系 

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广东粤方言其入声多按古声母清浊分化为阴入与阳入,阴入按主元音长短进一步分化为上阴入与下阴入,其中短元音多配上阴入、长元音多配下阴入。调型调值上,上阴入读高促调,下阴入读中促调,阳入读低促调。这种三分入声格局及其对应关系在粤方言中具有普遍性,也是广东粤方言的主流类型。不过,在舒促对应关系上广东粤方言内部仍存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可进一步细分。 

1.1 上阴入 

广东粤方言上阴入调大多为高促调,部分方言读高升变体,个别方言则是低升促调。从舒促对应关系看,可分为上阴入对应阴平、对应阴上、对应阴去、无对应四种类型。详见表1。 

表 1 入声三分之上阴入与舒声对应情况表 

舒促对应类型

促声调型

舒声调型

方言点

上阴入—阴平

高促调

高平调

从化神岗、增城荔城、南海沙头、宝安沙井、宝安新安、连州市区、清城洲心、韶关市区、乐昌乐城、德庆德城、肇庆鼎湖、封开罗董、德庆高良、罗定船步、新兴天堂、湛江坡头、遂溪遂城、电白羊角、湛江赤坎、吴川梅菉

高降调

番禺市桥、佛山禅城、阳山阳城、怀集怀城、怀集马宁、怀集甘洒、广宁石咀、云浮云城、信宜东镇、信宜金垌、化州城里

高降/高平调

广州海珠、南海桂城、顺德陈村、三水西南、云安六都、罗定素龙、郁南千官、高州曹江

高升调

高明明城、新兴新城、高要白土、恩平沙湖、阳春春城、阳春潭水

上阴入—阴上

高促调

高平调

东莞常平、新会会城、台山台城、开平赤坎、恩平江州、鹤山雅瑶、斗门井岸、斗门莲洲、中山古镇

高升促调

高升调

新会三江、江门杜阮、开平月山

低升促调

低升调

新会司前

上阴入阴去

中升促调

中升调

阳江市区、阳东大八、阳东东城、阳西织篢

高促调

高平调

遂溪北坡

上阴入无对应

中升促调

阳西儒洞

高促调

佛冈石角

1.1.1 上阴入对应阴平 

这是广东粤方言上阴入与舒声对应的主流类型,如广州话“登[tɐŋ55]—得[tɐk55]”。该类型广泛分布于广州、佛山、韶关、清远、肇庆、云浮、茂名、湛江等地市。各点阴平虽然存在高平、高降、高降/高平、高升四种调型变体,但上阴入均读高促调,调值为[55]。

值得注意是表1中恩平沙湖、阳春春城、阳春潭水等方言点。恩平沙湖阴平(阴去)为高升[45],与上阴入对应,与四邑片阴平(阴去)多读中平调、上阴入配阴上的情况相异。阳春春城、阳春潭水声调也有别于阳江、阳东等地,如阳春春城阴平[45],阴去[33],上阴入与阴平相配;不同于阳江市区上阴入与阴去相配的情况(详见1.1.3)。这也印证了刘伟民(2012:18)指出的阳春话与阳江话大体一致,但也有较明显差别的结论。恩平沙湖、阳春春城分别处于江门、阳江地市边缘,语音特征有些与该地市中心区域粤方言不同,阴平调值和舒促对应关系亦如此。 

1.1.2 上阴入对应阴上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江门及周边地区(如中山古镇、斗门莲洲等)。除新会司前外,其余 方言点阴上读高平[55]或高升[45],上阴入读高促调[55]或高升促调[45]。这些点阴平(阴去) 多读中平或低升调,无法与高促调的上阴入对应,因此上阴入与阴上对应,如台山台城“等 [aŋ55]—得[ak55]”。 

新会司前上阴入调型低升[13],虽然有别于四邑片的高促调,但该点阴上也为低升[13],同样与周边方言读高平或高升有别。汤翠兰(2004:45)也指出司前点调值与其他四邑方言很不一样,平声、上声存在阴低阳高的特点。但从舒促对应关系上看,该点仍与四邑片主流类型一致,即上阴入与阴上对应。

此外,该类型亦见于东莞常平等珠三角外围的方言点。东莞常平阴平[33],阴上[55],有别于珠三角阴平读高平或高降,阴上读中升的主流调型,与四邑片调型特点相近。其上阴入55也与阴上对应。 

1.1.3 上阴入对应阴去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阳江地区,也见于湛江遂溪北坡。阳江粤方言上阴入读中升[24]或[25],阴去也读中升[24]或[25],因此上阴入与阴去对应,如阳江市区“凳[tɐŋ25]—得[tɐk25]”。 

遂溪北坡上阴入为高促调[55],阴去为高平调[44],上阴入与阴去对应,如“中~[ʦoŋ44]—竹[ʦok55]”。邵慧君(2016:26)指出,遂溪北坡话阴平[33]比阴去[44]略低,调值相近,且周边粤方言多为阴平高平、阴去中平格局,受此影响北坡的阴平、阴去与古清平、清去对应不整齐,时有交叉,特别是非口语常用字阴平偏高、阴去偏低现象更常见。但整体而言,上阴入还是对应舒声中最高的阴去调。

1.1.4 上阴入与舒声无对应 

除以上三大类外,还存在上阴入与舒声无对应的情况,见于阳西儒洞和佛冈石角两点。阳西儒洞阴平[44],阳平[31],上声[21],阴去[32],阳去[554],上阴入[35],即上阴入在调型上无法与舒声调对应。有趣的是,该点上阴入读中升,与阳江市区、阳西织篢相近;阴去为中降,与阳春春城、阳春潭水相近。

佛冈石角阴平(阴去)[33],阳平[22],阴上[35],阳上[242],阳去[21],上阴入[55]。其上阴入也无法与其他舒声调对应。 

1.2 下阴入 

广东粤方言下阴入调大多为中促调,部分方言存在略升或略降变体,个别方言则是低升、低降或高降调。从舒促对应关系看,可分为对应阴去、对应阳上、对应阴平三类。详见表 2。 


表 2 入声三分之下阴入与舒声对应情况表

舒促对应类型

促声调型

舒声调型

方言点

下阴入—阴去

中促调

中平调

广州海珠、番禺市桥、增城荔城佛山禅城、

南海桂城南海沙头、开平赤坎开平月山

恩平江州、鹤山雅瑶中山古镇、宝安新安、

佛冈石角、韶关市区、乐昌乐城、清城洲心

连州市区、阳山阳城、怀集怀城肇庆鼎湖

广宁石咀、怀集马宁云浮云城云安六都

郁南千官、罗定素龙、新兴新城、新兴天堂

阳春春城、阳春潭水高州曹江、电白羊角、

信宜东镇、信宜金垌、化州城里、遂溪遂城、

湛江赤坎、吴川梅

低促调

低平调

湛江坡头、

低升促调

低升调

从化神岗、新会三江

中升促调

中升调

江门杜阮、斗门井岸、斗门莲洲东莞常平、

宝安沙井怀集甘洒

中降促调

中降调

顺德陈村高要白土新会司前阳西儒洞

高降促调

高降调

封开罗董、封开南丰、德庆德城、德庆高良、

罗定船步、

下阴入—阳上

低降促调

低降调

阳江市区、阳东东城、阳东大八、阳西织簀

中促调

中平调

恩平沙湖

下阴入—阴平

中促调

中平调

遂溪北坡

1.2.1 下阴入对应阴去 

这是广东粤方言下阴入与舒声对应的主流类型,如广州话“烫[tʰɔŋ33]—托[tʰɔk33]”。该类型广泛分布于广州、佛山、珠海、东莞、江门、韶关、清远、肇庆、云浮、茂名、湛江等地市,以及阳江阳春市。其阴去多为中平调[33],下阴入也多为中促调[33]。部分方言点阴去有略升或略降,下阴入也随之带升势或降势,如顺德陈村阴去为中降调[32],下阴入也略降,调值为[32]。个别方言点阴去存在高降、中降、低平等类型,如封开罗董[53],高要白土[433]、[53],湛江坡头[11],对应下阴入调型也同阴去,分别为高降促调[43]、中促调[33]和低促调[11],舒促对应关系不变。

江门及周边地区阴平、阴去调相同,多为中平或略带升降,下阴入亦与之对应,如台山台城“汤[hɔŋ33]=烫[hɔŋ33]—托[hɔk33]”。曾建生(2013:83)通过地方志研究得出,该地区阴平、阴去混同最迟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定型,过程为阴平字分批混入阴去字中。因此这些方言点仍符合下阴入与阴去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四邑片的阴入调并不具备按主元音长短分化的条件。邵慧君等(1999:132)指出,除江门白沙、斗门斗门镇部分韵母还存在[a]、[ɐ]长短对立以外,四邑片普遍无长短元音对立。对于该地区的“下阴入”,刘镇发等(2011:94)指出实际是与广州话接触中产生的,调值、调型均与广州话近似。詹伯慧(2002:148)也指出四邑片下阴入所辖字不及广州话的多。游汝杰(2016:164)指出字音借用中,声调借用不常见,且新的语音成分借入后,一般会加以改造,使其与固有语音系统相适应,不额外增加音位。寸熙(2019:184)引用Aikhenvald(2000:383)、Aikhenvald et al.(2001:2)指出,扩散是产生一种和外语相同的机制,用自己的语言材料造出和外语一样的产品。因此本文认为,四邑片的“下阴入”并非单纯从广州话借入调值,实际还受粤方言主流的“下阴入与阴去对应”规律扩散而产生的。 

四邑片阴去(阴平)与广州话阴去相同,为中平调或其变体。这也为四邑片接受“下阴入与阴去对应”这一规律提供前提条件。此外,部分四邑片方言阴去调型并非中平调,而是略有升降。这些方言的下阴入通常也或升或降,如江门杜阮阴去(阴平)为[34],下阴入也为略带升调的[34];新会司前阴去(阴平)为[32],下阴入也为略带降调的[32]。由此可知,四邑片受“下阴入与阴去对应”这一主流规律扩散产生了属于自己的下阴入,并根据自身阴去调调型决定下阴入的调型。正因如此,四邑片下阴入的舒促对应才会与粤方言主流相同。 

佛冈石角阴平、阴去调型也一致,下阴入可与阴平(阴去)相配,如“汤[tʰɔŋ33]=烫[tʰɔŋ33]—托[tʰɔk33]”。但其下阴入产原因生是否与四邑片一致,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考虑周边阴去也为中平,因此归入“下阴入对应阴去”。 

1.2.2 下阴入对应阳上 

该类型主要分布于阳江地区和恩平沙湖。阳江地区上声为低降[21],下阴入为低降[21],如阳江江城“养[jiaŋ21]—约[jiak21]”。虽然该地区阴上、阳上合流,均读低降,但考虑阳江旁边的四邑片方言其阳上也多读低降[21],因此本文考虑阳江地区的下阴入与阳上对应。

与阳江相接的恩平沙湖也存在该对应规律,只是阳上调值不同,如“养[jiɔŋ33]—约[jiɔk33]”。恩平沙湖阴去(阴平)[45],阴上[215],阳上[33]、[31],阳去[51],下阴入[33]。阳上[33]可与下阴入对应。 

1.2.3 下阴入对应阴平 

该类型见于遂溪北坡。遂溪北坡阴平为中平[33],下阴入为中促调[33],下阴入与阴平对应,如“汤[tʰɔŋ33]—托[tʰɔk33]”。上文也提及,在周边粤方言阴平高平、阴去中平格局的影响下,该点阴平、阴去与古清平、清去对应不整齐,经常出现交叉,部分字有混同的趋势,其阴平存在中平和高平两个调值层次。 

1.3 阳入 

广东粤方言阳入调大多为低促调,部分方言则是高降、降升调。从舒促对应关系看,可分为对应阳去、对应阳平两类。详见表 3。 

表 3 入声三分之阳入与舒声对应情况表 

舒促对应类型

促声调型

舒声调型

方言点

阳入—阳去

低促调

低降、低平调

广州海珠、从化神岗、增城荔城、番禺市桥、佛山禅城、南海沙头、南海桂城、顺德陈村、三水西南、宝安新安、江门杜阮、新会司前、新会会城、台山台城、开平赤坎、恩平江州、鹤山雅瑶、斗门井岸、斗门莲洲、中山古镇、连州市区、清城洲心、佛冈石角、阳山阳城、韶关市区、乐昌乐城、德庆德城、德庆高良、怀集马宁、怀集怀城、封开罗董、封开南丰、云浮云城、云安六都、罗定船步、罗定素龙、郁南千官、高州曹江、电白羊角、信宜金垌、化州城里、信宜东镇、湛江赤坎、遂溪遂城、吴川梅菉、湛江坡头、遂溪北坡

中降促调

中降调

东莞常平、宝安沙井

高降促调

高降调

新兴新城、新兴天堂、恩平沙湖、新会三江、开平月山、阳江市区、阳东东城、阳东大八、阳西织篢、阳西儒洞、阳春春城、阳春潭水

降升促调

降升调

怀集甘洒

阳入—阳平

低促调

低降调

广宁石咀、肇庆鼎湖、高明明城

低升调

高要白土

1.3.1 阳入对应阳去 

这是广东粤方言阳入与舒声对应的主流类型,如广州话“面[min22]—灭[mit22]”。该类型广泛分布于广州、佛山、珠海、东莞、江门、韶关、清远、肇庆、云浮、茂名、湛江等地市。各点阳去多为低平调或低降调,而阳入多为低促调,多记[22]或[11],或带略降变体[21](如化州那务)。部分点阳去为高降调、中降调或降升调,阳入调型亦为高降促调、中降促调或低降升促调,主要分布于莞宝、两阳、新兴、怀集等地区,仍然体现阳入与阳去对应这一规律。

部分广东粤方言阳平与阳去调型相近,为低平或低降,如广州话。石锋(2008:112)曾对广州话声调曲线进行测量,结果指出广州话阳入的声调曲线与阳去相近,从实验的手段印证广州话阳入确实与阳去对应。再如台山台城,其阳平[22],阳去[31],阳入多记[21]或[22],如詹伯慧、张日昇(1990:86)记为[21],甘于恩(2002:11)记为[22]。谭洁莹(2016:95)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测量台山话各声调的基频,证明其阳入带降势,音高曲线的变化趋势、斜率也与阳去一致。因此台山台城阳入也与阳去对应。值得注意的是粤西不少方言点阳平与阳去或阳上合并,如吴川梅菉“良[liɛŋ31]=亮[liɛŋ31]—略[liɛʔ31]”。本文考虑阳入对应阳平见于少数点,粤西主流仍为阳入对应阳去,因此将这些方言点归入该类型。 

1.3.2 阳入对应阳平 

该类见于肇庆、佛山邻接地区。高明明城阴去与阳去合流为去声[33],下阴入均为中促调[33],下阴入与去声(阴阳去不分)对应;阳平为低降[21],与阳入[22]对应,如“绵[min21]—灭[mit22]”。肇庆鼎湖阳去[52],阳平[21],阳入[22];广宁石咀阳去[24],阳平[21],阳入[22],均属阳入与阳平对应类型。前文提及,高要白土阴去、阳去存在[53]与[433]两种调值。这两调值均不与该方言点阳入低促调[22]对应。该点阳平为低升[112]调,可与阳入对应。由此可见,肇庆、佛山邻接地区在阳入与阳平调对应上呈现趋同现象。 

贰 广东粤方言入声两分格局及舒促对应关系 

广东粤方言入声两分格局虽然调类均为阴入、阳入两类,但其实包含两类情况:第一类为阴入一分型,如珠海前山;第二类为阴入按主元音长短分化为上阴入、下阴入后,上阴入独立为阴入,而下阴入与阳入合并,如中山石岐。 

2.1 阴入一分型 

阴入一分型主要见于珠海前山。该方言阴入不按主元音长短分化:阴平[21],阴入[21],阴入与阴平对应,如“宾[pɐn21]—笔[pɐt21]、班[pan21]—八[pat21]”;阴去与阳去合并为去声,调型为中平[33],与阳入中调[33]相配,如“变[pin33]=便~[pin33]—别[pit33]”。详见表 4。 

表 4 入声两分之阴入一分型舒促对应情况表 

舒促对应类型

促声调型

舒声调型

方言点

阴入—阴平

低降促调

低降调

珠海前山

阳入—去声

中促调

中平调

我们曾对该方言点做了较深入的田野调查,发现该方言音系中不仅存在长短元音的对立,如“山[san21]—身[sɐn21]”,且二字组连读变调中存在类似广州话的“下阴入”,如“北方[pɐk21-55fɔŋ21],八方[pat21-33fɔŋ21]”。单字调均读低降[21]的“北”和“八”,在二字组连读中根据主元音长短不同出现两种不同的调[55]和[33],变调调值与广州话相同。青年发音人部分字读法也有别于老年发音人,如“答”,老年发音人读[tap21],青年发音人同广州话的下阴入[tap33]。梁施乐(2019:175)指出,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珠海前山受周边强势方言广州话、香港话影响而产生的结果。 

2.2 下阴入与阳入合并 

下阴入与阳入合并见于中山石岐、电白林头马兰话、肇庆端州、东莞莞城等方言点。这些方言点上阴入独立为阴入调,下阴入与阳入合并为阳入调。从调值来看,又可分为阳入归下阴入(如石岐、端州)和下阴入归阳入(如马兰话、莞城)两种。详见表 5。 

表 5 入声两分之下阴入与阳入合并型舒促对应情况表 

舒促对应类型

促声调型

舒声调型

方言点

阴入—阴平

高促调

高平调

中山石岐、肇庆端州

下阴入(阳入)—阴去

中促调

中平调

阴入—阴上

高促调

高平调

电白马兰话

阳入(下阴入)—阳平

低促调

低平调

阴入—无对应

高促调

东莞莞城

阳入(下阴入)—去声

中降促调

中降调

中山石岐、肇庆端州上阴入高促调[55],与高平调阴平相配;下阴入与阳入合并读中促调[33]。其中石岐阴去与阳去合并为去声[33],与下阴入(阳入)相配,如“冬[toŋ55]—督[tok55]、箭[ʦin33]=贱[ʦin33]—节[ʦit33]=截[ʦit33]”;端州阴去与阳去从分,下阴入(阳入)与中平调阴去相配,如“冬[toŋ55]—督[tok55]、藏西~[ʦɔŋ52]≠葬[ʦɔŋ33]—昨[ʦɔk33]=凿[ʦɔk33]”。东莞莞城阴平[223],阳平[21],阴上[35],阳上[23],去声[42],均不与阴入高促调[55]相配。李立林(2010:45)指出莞城阴去、阳去合并,下阴入字部分舒化归阳上,部分归阳入[32];去声与同带降势的阳入相配,如“箭[ʧiŋ42]=贱[ʧiŋ42]—节[ʧiʔ32]=截[ʧiʔ32]”。电白马兰话见于电白区林头镇部分地区,其声调格局与四邑片粤方言相近:阴平(阴去)为中平,阴上为高平,阴入与阴上对应,如“懂[toŋ55]—督[tok55]”;阳平[22],下阴入与阳入声合并后调型为低促调[22],与阳平对应,如“烦[fan22]—发[fat22]=罚[fat22]”。 

这些地区早期应为三分格局,可能因调值相近缘故,阳入与下阴入合并,形成两分格局。贝先明(2016:49)通过语音实验指出香港粤方言也存在下阴入、阳入合并的现象。不过这些方言周边都有闽方言或客家方言分布,闽、客方言均为入声阴阳两分的类型,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方言接触的影响,有待深入探讨。 

叁 广东粤方言入声四分格局及其对应关系 

广东粤方言入声四分格局包含上阴入、下阴入、上阳入、下阳入四调,即古入声根据古声母清浊分为阴入、阳入后,各自根据主元音长短再分化为两个调。其中上阴入、上阳入与主元音为短元音的入声韵相配,如[ɐp]、[ɐt]、[ek]、[ok]等;下阴入、下阳入与主元音为长元音的入声韵相配,如[ap]、[at]、[ɛk]、[ɔk]等。不过入声四分格局在广东粤方言中不多见,仅见于封开南丰、广宁南街、吴川吴阳等个别方言点。虽然各点的入声调型调值各不相同,但对应关系仍有较为一致的规律:上阴入、下阴入分别对应阴平、阴去;上阳入、下阳入分别对应阳平、阳去。详见表 6。 

表 6 入声四分型及舒促对应情况表

舒促对应类型

促声调型

舒声调型

方言点

上阴入—阴平

高促调

高平调

封开南丰、吴川吴阳

高降调

广宁南街

下阴入—阴去

中促调

中平调

广宁南街

高降促调

高降调

封开南丰

低促调

低平调

吴川吴阳

上阳入—阳平

低升促调

低升调

封开南丰

低促调

低降调

广宁南街

中促调

中高平调

吴川吴阳

下阳入—阳去

低促调

低降调

封开南丰

低升促调

低升调

广宁南街

低促调

次低平调

吴川吴阳

其中,封开与广宁南街韵母长短元音对应关系较为清晰,舒促对应规律也较为明显,如封开南丰“深[sɐm44]—湿[sɐp55]、探[tʰam533]—塔[tʰap43]、民[mɐn24]—密[mɐt24]、但[tan21]—达[tat22]”;广宁南街“深[sɐm53]—湿[sɐp55]、探[tʰam33]—塔[tap33]、民[mɐn21]—密[mɐt22]、[tan13]—达[tat13]”。吴川虽也存在相似的舒促对应规律,如“深[sɐm55]—湿[sɐp44]、探[tʰam11]—塔[tʰap11]、[mɐŋ44]—密[maʔ33]、但[tʰaŋ22]—达[tʰaʔ22]”,但邵慧君(2016:24)指出该点上阳入、下阳入仅在[]韵(该方言无[][ɐʔ]对立)少数字中构成对立,如“袜[maʔ22]≠物[maʔ33]”,是阳入调的自由变体,并无辨义作用,严格来说可归入声三分格局。 

肆 结语 

舒促对应现象在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对应规律各不相同。粤方言入声调类较其他汉语方言多,入声类型及对应规律也有自身特点,且内部具有较大一致性。从上文分析可知,广 东粤方言入声的主流类型为三分格局,上阴入读高促调,与阴平对应;下阴入读中促调,与阴去对应;阳入读低促调,与阳去或阳平对应。该类型以广州话为代表,所含方言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是粤方言最为显著的入声分类和对应格局。从历时演变角度来看,入声四分格局从广西的桂南平话到广西勾漏片粤方言,再到广东少数勾漏粤方言(如封开南丰、广宁南街),应该是入声三分格局的早期形式;入声两分格局则是在三分格局的基础上因调值相近进一步合并形成的(如中山石岐、肇庆端州)。这些方言点虽说入声数量多寡不一,但舒促对应关系却非常一致,是主流粤方言的延伸表现。 

但是不可否认,粤方言中也存在与主流粤方言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入声调值与广州话一致,但舒促对应规律不同。如四邑片方言、佛冈石角、遂溪北坡等,这些方言入声三分且调值与广州话基本一致,但由于自身声调系统与广州话不一样,因此舒促对应规律上显得与广州话不同:四邑片粤方言上阴入[55]对应阴上[55];下阴入[33]对应阴平(阴去)[33],阳入[22]对应阳去的低调;佛冈石角上阴入与广州话一样读高促调,但与舒声却并无对应;遂溪北坡上阴入[55]对应阴去[44],下阴入[33]对应阴平[33]。又如电白马兰话和东莞莞城,上阴入都与广州话一样读[55],但马兰话上阴入对应阴上,莞城话则没有与上阴入对应的舒声调;肇庆鼎湖、广宁石咀阳入[22]对应阳平[21](与广州话调值相近),却不与它们的阳去[52]和[24]形成对应,与广州话阳入对应阳去的规律不同。

②舒促对应规律与广州话一致,但入声调值却与广州话有别。如不少方言虽然像广州话一样下阴入对应阴去,但调值并不相近:顺德陈村、封开罗董、吴川吴阳和湛江坡头的阴去分别为[32]、[53]、[11],对应的下阴入调值也分别为[32]、[43]和[11],舒促对应关系与广州话一致但调值却大不相同。又如珠海前山,阴入与阴平对应(该方言只有一个阴入调),对应关系与广州话同,但阴平和阴入的调值却是低调[21],与广州话的[55]相去甚远。

③入声调值和舒促对应规律均与广州话不同,最典型的是两阳方言,在广东粤方言中显得另类。如阳江江城、阳东、阳西等地,上阴入读[25],与阴去[25]对应;下阴入读[21],与阳上(上声)对应;阳入读高降[54],与阳去[54]对应。最有趣的是恩平沙湖,其舒促对应规律与阳江相近(上阴入对阴去、阴平,下阴入对阳上,阳入对阳去),调值却兼有周边高阳片、四邑片与两阳粤方言的特点,如阴去、阴平同调与四邑方言相同,上阴入[55]、下阴入[33]与高阳片同,阳入读高降[51]则与阳江同。

总体而言,广东粤方言入声类型和舒促对应关系有很强的一致性,体现了粤方言的主流特征。但也存在不少复杂的差异,这些差异有的与强势方言影响有关,如四邑型的下阴入,有的与方言地缘接触有关,如恩平沙湖、阳江阳春,处于不同方言片区交界,方言声调特征同样呈现出交叉性。 


参考文献 

贝先明、向柠 2016 穗、港、澳三地粤语单字调的声学比较分析,《南开语言学刊》第 期 

陈云龙 2012《马兰话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熙 2019《中国境内内爆音的语音学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甘于恩、陈李茂、邵慧君 2013 粤方言声调类型与形态变调的类型,(北京)2013 汉语方言类型研讨会

甘于恩 2008 广东两阳粤语语音特点概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 2 期 

甘于恩 2002 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甘于恩、邵慧君 2000 试论客家方言对粤语语音的影响,《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第 期 李立林 2010 东莞粤语语音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梁施乐 2019 中山石岐话与珠海前山话语音比较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梁 源 2017 声调变异中的发音与感知机制——以香港粤语为例,《中国语文》第 期 刘伟民 2012 阳春话与阳江话的语音差异,《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第 期 刘镇发、梁慧敏 2011 珠江三角洲方言阴入声受广州话影响的演变情况,《语言研究》第 期 麦 耘 2009 从粤语的产生和发展看汉语方言形成的模式,《方言》第 期 邵慧君 2016《粤西湛茂地区粤语语音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邵慧君、甘于恩 1992 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方言》第 期 石 锋 2008《语音格局:语音学与音系学的交汇点》,(北京)商务印书馆 石 锋 2003 语音格局的分析方法,《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天津师范大学 石 锋 1992 吴江方言声调格局的分析,《方言》第 期 谭洁莹 2016 粤方言台山话语音特征的实验语音学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汤翠兰 2004 广东新会司前话的音韵研究,暨南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谢建猷 2007《广西汉语方言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杨焕典等 1998《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游汝杰 2016《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曾建生 2013 地方志与四邑方言历史音变,《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期 詹伯慧 2002《广东粤方言概要》,(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詹伯慧、张日昇 1990《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詹伯慧、张日昇 1987《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张双庆、庄初升 2008 广东方言的地理格局与自然地理及历史地理的关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期 荣、王小娟、杨剑峰 2016 声调在汉语音节感知中的作用,《心理学报》第 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语言资讯科学研究中心 2012《中国语言地图集》(第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晓农 2010《语音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朱晓农、焦 磊、严至诚、洪 英 2008 入声演化三途,《中国语文》第 

Aikhenvald, A. Y. 2000 A Typology of Noun Categorization Devic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ikhenvald, A. Y. and Dixon , R. M. W. Areal 2001 Diffusion and Genetic Inheritance: Problems i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uer, Robert S.and Paul K.Benedict 1997 Modern Cantonese Phonology.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BEI, Xianming 2015 THE TONE PATTERN IN DIALECT CONTAC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JANUARY, Vol. 43, No. 1A:34-53. 

Matthews, Stephen and Virginia Yip 1994 Cantonese: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Roudedge. 

(原载《方言》2022 年第 3 期)


本期编辑|张玉洁

本期审读|张玉洁

责任编辑|甘于恩

图片|网络(侵删)

文章版权归【语言资源快讯】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信箱:jnufyzx@163.com

END

往期回顾

专论 | 邵慧君、甘于恩:岭南方言的价值及其研究的拓展

特稿 | 陈卫强、邵慧君:从特征词角度看粤西粤、客、闽三方言的词汇接触——以廉江、电白为例(上)

特稿 | 陈卫强、邵慧君:从特征词角度看粤西粤、客、闽三方言的词汇接触——以廉江、电白为例(下)

学术探论 | 邵慧君:论粤语吴化片语音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兼与周边方言比较

学术探讨|甘于恩、邵慧君:广东四邑方言词汇特点

做语言资源保护公众号不容易,每天更新公众号更不容易,而每天提供新语料尤其不容易。很多读者还没有养成打赏的习惯,提出提倡每个月赏一元钱,积少成多,我们的事业就有希望。谢谢各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资源快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